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港勤股份有限公司

基隆港務facebook粉絲團_另開新視窗

臺中高雄港務facebook粉絲團_另開新視窗

高雄港務facebook粉絲團_另開新視窗

花蓮港務facebook粉絲團_另開新視窗

基隆港旅客服務facebook粉絲團_另開新視窗

臺灣港務國際物流_另開新視窗

:::

水岸觀光導覽

跳過現在頁籤,直接到內容
西16至西21號碼頭
起源
1885年劉銘傳籌備南北縱貫鐵路以及基隆港築港計畫,當時港區內已有填土工事,但由於經費不足而就此作罷;1895年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此後再由日本人延續前項工程修築、通商計畫,16至18號碼頭建有四層樓的倉儲,而後六十年代基隆港朝向貨櫃倉儲化,第一、二貨櫃儲運中心成立後,將貨運量推向高峰,並於76年拆除三間四層樓倉庫間,目前僅存16號碼頭後棟四樓層倉庫綜合使用,規畫成現在第三貨櫃儲運中心。
位置
基隆港區分為東、西兩岸,即從基隆車站以西(左手邊)起,而第三貨櫃儲運中心則位於基隆港西岸,亦可由國道三號聯結至基隆港區南北貨櫃場中。
在西岸碼頭後面的山坡為球仔山頂,山頂建有築港紀念碑、港務宿舍及長官官邸(已被基隆市文化局列為文化古蹟),據說基隆港務局局長在當時日據時代稱為”役長”,管轄港務及當時基隆市政府(等於現在處級單位)。球仔山頂沿路清靜優雅、綠樹濃鬱,日式房舍相對凸顯出日式古蹟的價值;以前山嶺稜線至白米甕(荷蘭城)都是港區轄域,其休閒健行可觀賞市景、碼頭作業、海景、山景,是個不可多得的路線。
介紹
 
18碼頭於日據時代碼頭建成之初,設有其一專用船渠,是為當時造船與修船停泊專用,18號碼頭一隅有其燈塔,是為內外港的分界線,也是我國的潮汐基準線。
18號碼頭燈塔位置附近,原有一小山丘,基於貨櫃場擴建需求,於民國68~72年間將其小山丘弭平,即為18號碼頭貨櫃場除運現址。
W18與W19間原為船舶修造廠,因現址貨櫃存放量較大,故將其修造場移往他處,已增加其腹地以利貨櫃存放。
碼頭船席設施(Berth Apron)
西岸南、北櫃場總共有貨櫃起重機裝卸碼頭11座,南櫃場W16、17、18三座碼頭連接成一直線共用碼頭,全長619公尺,可停靠5,500TEU貨櫃輪船2艘。。南櫃場儲櫃儲存貨櫃容量以兩層貨櫃計算可儲放2,088TEU。W19是本港靠泊最大貨櫃輪的碼頭,長度324公尺,水深為14.5米,可停靠10,000TEU以下貨櫃輪船1艘。
基隆港貨櫃場的貨櫃主要來自一般進、出口工廠稱CY櫃;港口外圍週邊貨櫃場運對港區的運輸稱MY櫃;港口(台中港)對港口(基隆港)的貨櫃運輸稱轉運;船舶將貨櫃運至基隆港,卸至場地等候另艘船舶轉運其他港口稱轉口櫃與。
 
最後更新日期:112-09-11
瀏覽人次:10838
  • 回上頁
  • 回最上面